登录
注册
林业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
首页 > 公共新闻 > 国内新闻 >

重游华首门 菩萨蛮 • 词林正韵

媒体:原创  作者:刘-尚林
专业号:刘-尚林 2025/11/5 11:02:26

重游华首门

菩萨蛮 • 词林正韵

华巅再踏云间路,翠微深处寻禅悟。古寺隐氤氲,梵音绕石频。

昔年同赏处,今日凝神伫。世事若浮萍,心随明镜清。

乙巳滇旅闲人书

 

编辑:《重游华首门·菩萨蛮》注释与哲思

上阕:时空交错的禅意追寻

词文:"华巅再踏云间路"

注释:

"华巅"指华首门所在的鸡足山巅,暗含"华首"(佛陀大弟子迦葉等待弥勒降世入静地)的圣洁意象。

"再踏"点明重游,与下阕"昔年"形成时空呼应。

"云间路"既实写山间云雾缭绕的路径,又隐喻修行者超越尘世的精神跋涉。

词文:"翠微深处寻禅悟"

注释:

"翠微"化用王维"空翠湿人衣"的意境,将青翠山色与禅意融为一体。

"寻禅悟"直指词眼,揭示重游的核心动机。

词文:"古寺隐氤氲"

注释:

"氤氲"既描绘古寺被山岚笼罩的朦胧美,又象征禅意如雾气般不可捉摸。古寺的"隐"与下阕"凝神伫"的"伫"形成动静对照,暗示真正的禅悟不在外在寻觅,而在内心驻足。

词文:"梵音绕石频"

注释:

"梵音"是佛法的听觉符号,"绕石频"将无形的声波具象化为可见的轨迹。石头作为永恒载体,与频繁回荡的梵音构成"不变"与"变"的哲学对话。

下阕:时空对照中的生命省思

词文:"昔年同赏处"

注释:

"昔年"与"再踏"形成时间闭环,"同赏"二字看似平淡,实则暗藏波澜。同行者今何在?赏景时的心境是否如初?这种留白式表达激发读者联想:人生中哪些相遇是偶然的馈赠,哪些又是必然的修行?

词文:"今日凝神伫"

注释:

“凝神"与上阕"寻"形成递进:从外在寻觅到内在凝视。"伫"字凝固时间,与"浮萍"的流动形成强烈反差。这种静止并非消极,而是通过主动驻足实现精神超越。

词文:"世事若浮萍"

注释:

将人生比作无根的浮萍,既符合佛学"无常"观,又暗合现代人的存在焦虑。但浮萍虽漂泊,却能在水流中生长,这种矛盾性彰显:无常也蕴含着另一种生机。

词文:"心随明镜清"

注释:

化用《六祖坛经》"心如明镜台"的典故,但"随"字比"如"更显动态。明镜不仅映照外物,更在主动净化中保持澄明。

全词结构与哲学内核

整首词以"重游"为线索,通过时空交错构建双重叙事:表层是山水禅意的记录,深层是生命状态的叩问。上阕的"寻"与下阕的"伫"形成行动与心境的辩证,最终在"浮萍"与"明镜"的对比中,给出超越二元对立的答案——既承认世事无常,又主张以澄明之心主动回应。

这种结构暗合禅宗"即物即离"的智慧:不否定现象世界的流动性,也不执着于静态的"悟",而是在流动中保持觉知。对于现代读者而言,这种哲学或许能提供一种新的生存范式——在变化中寻找锚点,在无常中培育定力。



词作:刘尚林

摄影:多吉

书法:滇旅闲人

编发:谢佳颖

阅读 3568
我也说两句
E-File帐号:用户名: 密码: [注册]
评论:(内容不能超过500字。)

*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!
版权声明:
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
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
  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  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
  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
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

 

 

王和平

现居新疆石河子市,“湿地保护”志愿者。

史殿才

我是一名“湿地保护网”的志愿者,喜欢摄影,愿把大自然的美景分享给大家!

张海波

贵州贵阳人,工程师,硕士,生态学在读博士,现就职于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。

运营:生态图像库   支持:关注森林网
京ICP备05067984号-28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