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注册
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
首页 > 生态摄影 > 纪实 >

有一种味道叫锣锅饭

媒体:原创  作者:孔宾
专业号:孔宾 2023/10/27 12:54:55

在现实生活中,提起“锣锅”,兴许很多人并不陌生,以前作为生活的炊具,家家必备。锣锅用途广泛,可烧水、煮茶、煮饭、炒菜,用锣锅焖出的饭香味独特。我出生于异龙湖畔,而今已进知天命的我,对锣锅饭并不陌生,“一床蓑衣一竹竿,一顶草帽一酒坛,一只小船一张网,一口锣锅煮馒馒,湖当家来船当房,一条汉子打渔郎”,这是石屏人口中传唱的民歌《打渔汉子》,歌词贴切形象直观地描写了生活在异龙湖上的渔民生活。一口锣锅、一瓢湖水、鱼虾拌饭、便是在经济落后,物质匮乏年代飘荡在异龙湖上一道人间美味。从小长大,认识与亲口品尝锣锅饭,也是从生我养我的异龙湖开始,随祖辈们在异龙湖摇桨捕鱼,一瓢湖水煮锣锅饭品鲜美鱼虾,那一种味道不仅是对乡愁的满满回忆,更是骨子里与乡土割不断的特殊情结。


_DSC4128

_DSC4140

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入90年代末,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,科技的日新月异,方便、快捷、环保的各种电饭煲、电磁锅、蒸饭柜已悄然走进人们生活,传统的锣锅饭已离人们渐行渐远,慢慢淡出了大众视线,那一口乌黑发亮的锣锅、一缕袅袅的炊烟、一个温暖的火塘、一口美味的鱼虾拌饭,似烙印在记忆深处的一首诗,一幅画,挥之不去。都说,人上40易怀旧,这话一点不假,当下的生活,应酬众多,吃喝频繁,高脂肪高热量的大鱼大肉让人乏味发腻,为了健康,有人逐渐选择了清淡素雅的饮食风格。锣锅饭作为岁月的痕迹,生活的影子,最具烟火气的味道,最能安抚凡人心尖的那一种情愫,它是否还能走进我的生活?我是否还能亲口品尝?想得越多,想拥有的欲望就越发强烈。

进入摄影圈一晃25年,一路走来,透过相机镜头,我在异龙湖畔拍摄过众多景,认识过很多人,异龙湖南岸罗色湾村现年86岁的杨大爷老渔翁属我的忘年之交,我与他走得亲走得近,每每与他小聚,凝聚着乡愁味道的锣锅饭也曾偶尔提及,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,未曾想杨大爷一直把锣锅饭的事记在心尖。深秋时节的某一个周末清晨,我接到了杨大爷的电话邀请,让我携带相机到他家拍摄品尝锣锅饭,多年的至交,我明白他一向口无戏言,言出必行。匆忙吃过早点,我背起相机,骑上电摩托,一路狂奔冲向罗色湾品尝锣锅饭。


_DSC4172

_DSC4203

罗色湾距离县城不远,骑车约20分钟,并到了依山傍水的罗色湾,提腿迈进杨大爷土木结构青瓦白墙小院,只见他正忙着张罗煮锣锅饭必备的食材,劈柴、清洗锣锅、淘米、洗土豆、切香肠。待准备工作结束,在厨房一角,他蹲下腰,在火塘边架起柴用火机烧火。火燃起后,只见杨大爷在火塘上架起铁三角,把锣锅放在三角上煮起来。火苗舔着锅底燃烧,映红了杨大爷慈祥的脸庞,看着他忙碌的身影,看着燃烧的火苗,听着锣锅里“咕咕咕”传出的滚水声,我的心已充满了期许。火刚燃起来煮饭的这段时间,杨大爷没有随意走动,而是专心致志守着火塘,不时添柴,算着时间点,双眼盯着锣锅,待锣锅里的水煮干时,他迅速从三角上取下锣锅,揭开盖子,把事先准备切好的土豆、香肠均匀撒到饭头盖上盖子,再次把锣锅放上三角,用火星子的温度慢慢烘烤。印象之中,儿时在异龙湖上品尝过的锣锅饭简单不复杂,不放土豆和香肠一起焖,就单纯的米饭,现在,煮锣锅饭亦可掺杂土豆、香肠一起焖?我好奇问杨大爷,只听他介绍,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制作锣锅饭不再简单粗放,在原料的选择上可根据各人喜好添加,可简可繁,尽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焖制锣锅饭的不同之处,但唯一不变的,是锣锅中飘出的那份家的味道。经过约20分钟反复转动烘烤,等到水汽完全散尽,整个厨房弥漫着米饭、土豆和香肠混杂的香味,此刻,杨大爷乐滋滋地告诉我,锣锅饭煮好了,可以揭盖开吃了。

忙碌了一上午,终于到饭点了,只见杨大爷把煮好香喷喷的锣锅饭拎到桌边,把美味可口的菜肴端上餐桌完毕,一家人并围坐餐桌,津津有味品尝起来。我端起香味扑鼻的锣锅饭,顺便拈了点杨大爷用盐臼捣碎的野菜——民国菜放入口中,慢慢咀嚼,饭又香又软,味道棒极了,那种香气充盈了味蕾,带有浓郁的柴火味,那种味情更真意更浓,这是现代电饭煲、电磁锅、蒸饭柜无法复制的味道。日常的饮食每顿保持在一碗的饭量,但那天在杨大爷一家热情款待下,我的饭量超出往常,食欲大增,尽然吃了两碗。一道久违的锣锅饭,在细嚼慢咽品尝间,让我对生活顿生众多感慨,在历史长河中变的是岁月,永远不变的是那一口至真至纯家的味道。


_DSC4206

一口锣锅饭,最具烟火味,在农家小院内,杨大爷一家边吃边谈笑风生,他们用最简单的快乐,在寻找最初的生活方式,他们用最炙热的火塘,在延续最质朴的情感。

阅读 580
我也说两句
E-File帐号:用户名: 密码: [注册]
评论:(内容不能超过500字。)

*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!
版权声明:
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
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
  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  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
  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
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

 

 

王和平

现居新疆石河子市,“湿地保护”志愿者。

史殿才

我是一名“湿地保护网”的志愿者,喜欢摄影,愿把大自然的美景分享给大家!

张海波

贵州贵阳人,工程师,硕士,生态学在读博士,现就职于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。

运营:生态图像网   支持:关注森林网
京ICP备05067984号-28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