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注册
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
首页 > 生态摄影 > 纪实 >

吴贤德:扫街20年的农民工摄影家

媒体:原创  作者:图说中国
专业号:图说中国 2019/3/17 8:38:12

吴贤德:扫街20年的农民工摄影家

  知识改变命运,这句话用在吴贤德身上很贴切。从年少开始承担家庭重担的他,不仅没有被生活之重压垮,反而自强不息、努力自学,用笔和相机打造出了自己的一片话语空间,并在镜头中让读者品尝到人生百味。(转自《人民摄影报》)


微信图片_20190315163627

 

自由撰稿人,人民图片、光明图片、东方IC、视觉中国、河南日报特约摄影师。


微信图片_20190315163634

微信图片_20190315163641

微信图片_20190315163646

微信图片_20190315163652

微信图片_20190315163657

微信图片_20190315163701

微信图片_20190315163704

微信图片_20190315163708

吴贤德,一位来自豫南大别山下固始县的农民工。20年来,他用从二手市场淘来的相机努力自学摄影,拍摄的图片不仅被《郑州晚报》《大河报》《河南日报》等地方报刊采用,还在《人民日报》《中国青年报》《半月谈》等中央级报刊上发表。

 

1963年,吴贤德出生在一个偏僻农村。17岁时,由于父亲突患疾病因家庭贫穷无钱医治病故,作为家里的长子,他不得不放弃读书,回到生产队劳动,挣工分养活尚未成年的弟妹。但吴贤德并未放弃读书学习的机会,不管白天劳动有多累、多苦,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,他一边阅读从大队“青年民兵”之家阅览室借来的报刊,一边坚持给报纸写稿投稿。1983年,他写的“山区青年读书订报难”稿件被《中国青年报》刊登,终于尝到了读书的甜头,不仅当上了人人羡慕的山区邮递员,还连年被县委宣传部评为“优秀通讯员”。

 

1991年,吴贤德为了追求“梦想”,主动放弃了家乡的工作,走上了漂泊不定的漫长打工路。他在建筑工地干过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小工,在马路边卖过报纸、甘蔗,还干过修车匠、补鞋匠。寒冬雪夜里,为了省钱,跑到离城区几十里路的农村,睡在臭气熏天的鸭棚中,吃尽了各种苦头。

 

打工期间无论条件多艰苦,吴贤德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追求,那就是必须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。1998年,他瞒着妻子拿出省吃俭用攒下的500多块钱,跑到二手相机市场买了一台佳能300D相机,从此与摄影结缘。

 

相机有了,可难处来了,到哪拍?拍什么?作为一个农村来的农民工,各种有新闻价值的大事件肯定拍不了。在一筹莫展之际,一天,吴贤德骑着自行车背着破相机在大街上转悠,突然灵感来了,“扫街”不是正适合他这种“草根”摄影人吗?从此,他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“扫街”者。

 

贵在坚持,有耕耘就有收获。2002年冬天,吴贤德骑车途经郑州市解放路农民工找工作一条街时,从老乡口中得知,由于这个劳动力市场是农民工自发形成的,没有政府部门管理。再加上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,没有防范能力,常常被一些黑心老板骗到砖瓦厂等劳动强度大的地方打黑工,稍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。得到这个信息后,为了给农民工兄弟们提个醒,并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。吴贤德拍摄了一组专题图片,并配上文字稿件,分别投寄给《河南日报》和《半月谈》等报刊。让他没有想到的是,图片不仅被刊发了,政府相关部门还派了专人来监管这个劳动力市场。

 

2013年,中原网“我新闻”频道公开招聘市民记者。在众多应聘者中,在没有任何文凭优势的情况下,吴贤德凭借自己多年“扫街”的过硬本领,凭借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的千余篇“扫街”作品,顺利被聘为市民记者,后又被评为“优秀市民记者”。

 

春运是吴贤德长期关注的一个拍摄题材,每年春运开始后,他就一天不落地出现在郑州火车站广场的人流中,用镜头记录着春运中的场景和面孔。他将照片上传到网上后,在网友中引起了广泛共鸣。近几年,《中国旅游》《东方今报》等刊物,都大篇幅刊发了他的春运系列摄影作品。

 

除了在纸媒上发表,吴贤德的《“断腿”乞丐原来是伪装》《农民清洁工田大叔的一天》等作品还被安徽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制作成音像节目,在全国播出。

 

20年来,吴贤德背着他的二手相机,几乎跑遍了郑州市的大街小巷,风里雨里、寒冬酷暑……“扫街”虽然辛苦,但他在辛苦中找到了快乐,得到了收获,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,取得了骄人的成绩:获得“中国影像—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摄影大奖赛”中国摄影艺术成就奖,入选“郑州——枢纽之城24小时”摄影展、“海上山东”全国网络摄影大展, 荣获大河网“大河拍客五周年摄影展百佳拍客”称号……

 

吴贤德说,他的摄影之路就在脚下,成功之门永远会向坚持不懈的“扫街”者敞开。

阅读 3361
我也说两句
E-File帐号:用户名: 密码: [注册]
评论:(内容不能超过500字。)

*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!
版权声明:
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
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
  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  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
  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
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

 

 

王和平

现居新疆石河子市,“湿地保护”志愿者。

史殿才

我是一名“湿地保护网”的志愿者,喜欢摄影,愿把大自然的美景分享给大家!

张海波

贵州贵阳人,工程师,硕士,生态学在读博士,现就职于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。

运营:生态图像网   支持:关注森林网
京ICP备05067984号-28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